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群星熠熠耀光彩 助力建设大运城运城

发布时间:2023-01-10 16:55:42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税收贡献、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催生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使其不断做大做强,让全市经济热闹起来,推动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运城市以“群星灿烂”育苗计划为抓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诸多创新性做法值得分享和借鉴。

实效:千帆竞发,“五小企业”群星熠熠

  “群星灿烂”育苗计划的全称是“五小企业”创新创业计划,该计划立足自身实际和特色优势,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全社会资源,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以“绿色小食品、传统小工艺、精细小制造、名优小作坊、新兴小电商”等“五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事实上,与“群星灿烂”育苗计划相互衔接的还有“五五五”转型发展计划(“龙腾虎跃”计划)和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它们统称“三个发展计划”,是运城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7年,在中部振兴崛起和山西省转型综改积极推进及“大运城”建设新的发展形势下,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三个发展计划”。三个计划瞄准全市各类企业,层层递进,互为补充,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实施近两年来,持续推进全市以“五小企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今年全省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运城着眼“三个战略定位、四大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加快推进“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实施,使全市中小微企业形成千帆竞发的崭新局面,可谓星光熠熠,夺人眼球。
  “热腾腾”的数据振奋人心。截至目前,全市以“五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到1.86万户,同比增长14.81%。从业人员53.83万人,同比增长5.87%。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6户,同比增长2.86%;完成工业产值169.22亿元,同比增长9.44%;营业收入199.87亿元,同比增长10.47%;上交税金10.14亿元,同比增长8.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8亿元,同比增长8.15%。
  这组经济数据在全省范围内的横向对比稳居前列,从自身时间轴上审视的纵向对比,变化也有目共睹:
  2017年,运城市中小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05.28亿元,同比增长7.65%;营业收入812.24亿元,同比增长6.96%;上缴税金42.95亿元,同比增长7.72%。
  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805.6亿元,同比增长14.22%;营业收入921.24亿元,同比增长13.42%;上缴税金47.92亿元,同比增长11.58%。
  显而易见,两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不可否认,“群星灿烂”育苗计划在“三个发展计划”中承上启下,发展态势强劲。它无疑成为助推大运城建设、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抓手:目标明确,“双15”工程有的放矢

  “群星灿烂”育苗计划何以能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立竿见影?让我们首先把视线拉回到去年的“工博会”上。
  2018年7月16日至30日,运城市成功举办首届“五小企业”工业博览会。一组数据能够说明此次工博会结出的累累硕果:15天的会期,总计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线上线下营销总额3.8亿元;正式签约项目14项,投资总额94.16亿元。展会期间人气爆棚,50多家主流媒体强势关注,多条新闻在24小时内点击量累计突破百万。首届“工博会”的主角是特色中小企业,其呈现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为更多“五小企业”创办者带来提升的可能。
  应该说,这场展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运城市针对“群星灿烂”育苗计划所推出的“双15”工程,展会上所展示的,都是这一工程培育出的精品。
  “双15”工程,即推出“10”大特色品牌,打造“10”个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5”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形成“5”个文化产业群体,使具有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彰显新经济新模式的“五小企业”,成为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协作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小巨人”企业。
  具体来讲,“10”大特色品牌围绕绿色小食品加工来打造,包括闻喜煮饼、稷山麻花、平陆百合、绛县山楂、永济芦笋、盐湖锅巴、芮城麻片、垣曲核桃、夏县柿饼和河津芝麻糖。借助“双创”活动和“互联网+”模式,这些品牌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闻喜煮饼现有永祥和、德祥隆等品牌企业近30户,年产量1500吨,产值近亿元。绛县山楂食品加工企业有维之王、新鑫食品、懿德诺山楂醋等30余户,共有果脯、蜜饯、果酱等8个系列30多个品种。其中的“维之王”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山楂蜜饯名扬海内外,远销美国。
  立足传统工艺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运城结合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全力打造“5”个文化产业园和“5”个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产业群体。5个文化产业园涉及“本命年”“青铜艺术”“澄泥砚”“云雕”和“玻璃器皿”5个主题,它们都已初具规模。而5个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包括民间传统手工艺产业、传统制作产业、传统历史文化产业、民间特色产业和民间手工艺文化产业5个群体。
  围绕产业链配套要求,运城倾力发扬工匠精神,立足“精细小”制造潜在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全力打造“10”个专业化生产基地,包括盐湖区汽车零配件配套基地、矿用潜水泵生产基地等。与此同时,该市因势利导,努力打造100家新型家庭小作坊龙头企业,由此带动全市家庭式小作坊企业“跳跃式”发展。如今,临猗晋糕,夏县笤帚、坚果炒货等新型名优小作坊,已经成为河东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运城还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以盐湖区星河“双创”基地为中心,以河津、永济、闻喜为支点,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开发区创业孵化“互联网+”企业。同时,运城倾力整合社会资源,聚集特色优势,大力建设和发展小微型服务平台,包括小金融、小担保、小租赁等服务内容。

路径:善用财力,“六大工程”全面开花

  为了全力实施好“双15”工程,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株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运城用足了心思。
  首先,在运城看来,如何科学使用财政补贴的专项资金是重中之重。除了举办首届“工博会”,该市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资金统筹:其一是奖励,向表现突出的“五小企业”发放数额不等的奖励金,扶新扶小,激励其不断发展壮大;其二是对贷款和担保单位提供贴息,通过风险补偿消除它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安心谋发展;其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奖励金,对在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新秀”给予资金奖励。
  多措并举,运城科学使用市级层面的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和县级层面2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其次,运城还倾力打造“六大工程”,持续推进“群星灿烂”育苗计划。
  其一是“小升规”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创办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总体思路,深入调查摸底,精心筛选培育,逐月审核备案,滚动累计监测,动态管理考核,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创办和“小升规”企业培育。2018年省定目标任务39户,年底培育完成60户,名列全省第三。今年预选“小升规”培育企业162户,年底要完成培育任务80户。
  其二是“双创”基地建设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行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所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培训引进,鼓励万众创新,提升“五小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资”原则,推进中小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建成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36个。其中,国家级“双创”基地两个(星河和稷山印刷包装),省级21个,市级13个,入驻企业1353户,创业就业人员2.52万人。省级认定“专精特新”企业39户,培育申报“小巨人”企业3户。
  其三是股份制企业改造工程。采取多种途径,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挂牌上市破解融资瓶颈。2018年启动股改试点企业23户,全年完成改制企业12户,晋龙养殖股份、格瑞特建筑科技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今年股改试点企业确定了50户。目前,全市62家企业和中介机构签订了股改协议,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5月29日,省股权交易中心在河津举行“晋兴板”挂牌“运城专场”,众益康、晓坤农业等8家企业集中挂牌。
  其四是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工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263个,总投资134亿元。其中,节能环保、生物产业、装备制造和新能源项目等新兴产业类项目占到77.3%。今年1至5月份开工项目达180个,完成投资55.2亿元,同比增长24.89%,其中新兴产业类项目占到77.63%。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