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乡村行医20年 鞠躬尽瘁献一生乡村爱心故事
他走了,大家都还念着他的好
8月1日,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中心卫生院门前,来往的乡亲总要扭头向院里张望,59岁的村民周元成叹息一声:“总觉得宗仁没走,会从北面的正房或者南面的窑里出来,冲乡亲们憨憨地笑。”
说着话,两行老泪挂在了他的腮边,他和乡亲们都不肯相信,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他走了 只给妻子留下一句话
7月20日,凌晨5时10分。
患感冒的周元成进了卫生院时,院长李宗仁正在整理村民报销医保的单据。看见他进来,李宗仁过来摸了摸他的额头问:“好些了没?”他回答:“昨天输了液就觉得清爽了。”
周元成往病房走,李宗仁去准备输液药品和器材。刚给他扎上针,村里的周永祥和侯书福也来输液了,李宗仁一直忙前忙后。
6时许,姚金花进来时,李宗仁正往南面的窑里走,吩咐她先进去,“我难活(即难受)得厉害,先缓一下就过来。”
南面的一间窑里,是李宗仁办公和日常休息的地方。他走进窑里,打通了妻子韩梅的电话,说了句:“我又难活了。”韩梅问:“要不要紧?”却再也没有听到丈夫的声音。再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韩梅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急忙给卫生院附近一家饭店的老板二牛打电话,“快去看看俺家老李咋啦?”
二牛急忙跑过去,“老李半躺在床边,双脚还没离地,手机摔在地上,人已经没了。”46岁的李宗仁,终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走完了他匆匆忙忙的一生。
周元成说:“前前后后也就是十来分钟,好好的一个人说走就走了,实在可惜了。”
他走了 乡亲们不肯相信
听说是来采访李宗仁的,呼啦啦就围了几十名乡亲。
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李院长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53岁的白志平含着泪说,2003年李医生就到了凤凰城镇中心卫生院当院长,凤凰城村里2000多号人,没几个人没让李医生看过病,“没早没晚,随叫随到,可热心了。”
村民侯书福说,李院长四五点钟起床已经成了习惯,“医院只有4张病床,他只有早起先给本村病人输液。一般八九点钟,等外村人来时,就能有床位了。”
村民叶二女说:“前几天我看李院长忙得饭也吃不着,就让他来家里吃点饭再忙,我们村里人家里也没什么好饭,吃个莜面李院长也不嫌,说饭好饭坏没关系,吃饱就行。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我们认识十多年了,他从来没有一点架子,谁来看病都是一个样,特别和气。”
黑根花说:“李院长对病人就像是对自家人一样。去年冬天,我早上五点半就去输液了,到了病房,李院长已经把炉火生好了,屋子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4张病床全部挪到了火炉旁,旁边的热水里温着药,实在是个难得的好人啊。”
79岁的周老太太,拄着拐杖来了,她一抹一把泪:“人家娃娃头一天还好好的,还叫我记住吃降压药……”
说起李宗仁,乡亲们唏嘘一片,句句都念他的好。
他走了 同事说他是累死的
其实,说是卫生院,这里只有李宗仁和一个老药剂师郝健斌。
郝健斌说,凤凰城镇中心卫生院担负着全乡1.8万人的医疗服务,由于条件艰苦,医院许多职工都想方设法调离了,李宗仁却一直坚守在这里,足迹踏遍了凤凰城镇的每个村子,什么时候有病人什么时候看,随时一个电话,背起药箱就出诊。
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算盘,还有头一天晚上刚刚填写好的住院病案。郝健斌说:“李院长天天晚上等病人走后就先填这个,第二天再通过去区里的客车给捎回局里。村里人没什么钱,他就怕病人看完病花了钱没有及时报销,给病人家里带来困难,一点儿工夫都舍不得耽误。每个病人都要建立病历档案,每个病人都要填写医保报销单,晚上为了填好这些,12点以前就没有睡过。”说着说着,郝健斌哽咽了:“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是活活累死的。可惜了,可惜了。”
他走了是平鲁卫生系统的一大损失
平鲁区卫生局李和有局长介绍说,李宗仁1993年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平鲁区水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偏远的水头乡一呆就是10年。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专业医疗技术过硬,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其撰写的论文曾获得全国优秀论文。2003年,他被任命为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后,妻儿住在县城,离凤凰城只有35公里,但他很少回家。“有时候局里开会,只要还有班车,他总是当天赶回去,他心里放不下期待他的乡亲们。”李和有说。
今年2月,李宗仁就查出患有不稳定心绞痛,可他一直坚持在服务群众的一线,“李宗仁同志英年早逝,是我们平鲁卫生系统的一大损失。”李和有说。
李宗仁因公殉职后,平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为李宗仁扎根乡村20年,辛辛苦苦服务百姓难能可贵,责成区卫生局妥善处理李宗仁的身后事。李和有说:“基层卫生院的同志们非常辛苦,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任劳任怨,我既感到自豪和欣慰,也感到不安,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