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阳曲县店子底村:弘扬支前精神 发展红色旅游太原

发布时间:2023-01-06 10:12:07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9
  • 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石狗拴向记者讲述村子的红色旅游规划

  2020年末的一场寒潮让人们感受到多年未遇的彻骨寒意。然而它却没能阻挡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铿锵脚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狗拴忙着参加县自然资源局召开的村庄空间规划评审会;村民们忙着为草莓大棚改换加厚棉帘……近年来,这个全国唯一以支前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村,紧紧依托“文化资源变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正大踏步地迈向振兴之路。

光荣的店子底写满红色历史

  店子底村位于阳曲县东南板寺山脚下,隶属于侯村乡,全村辖店子底、北岭坡、南岭坡、磨石、汉岭、王家岭6个自然村,318户,总人口734人,境内总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
  “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由于店子底村是通往太原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地,因而成为解放太原最前沿的 ‘大后方’、最重要的‘支前路’。”石狗拴一讲起店子底村的光荣革命历史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1948年9月,独臂将军彭绍辉司令员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开进侯村乡,彭绍辉将军的司令部就设在店子底村东的一所大院内。当时,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和川流不息的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组成的支前大军,以及粮站、柴草站、弹药库、物资站、战地医院、前线指挥部、后勤指挥部等单位全部汇集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展开了解放太原战役雄壮激烈的历史画卷。”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72年后的今天,店子底村健在的20多位曾参加支前工作的老支前依然清晰记得那段红色岁月。这些老支前中,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85岁。今年85岁的王金玉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依然记得当年的事情:“我当时年龄小,干不了重活,就给解放军送信。危险随时都在,但支援起解放军来乡亲们没说的。”
  支前,代表着店子底村辉煌的一段过往,也是红色店子底历史的见证。“解放太原炸碉堡的大炮就是从这里拉上去的……”村老支书黄根明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据后来统计,从这条路上,先后抬下来1073具烈士遗体,伤员无数。为了支援解放太原战役,店子底全村的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村民们腾出窑洞、空出大炕,最大限度地满足前线部队和支前队的需要。村中大庙三十多间房屋作为解放军的粮站,堆满了白面、大米、猪肉、鸡蛋等支前粮食。村里组织起了前线运输队,全村36头毛驴昼夜不停为前线驮运武器弹药、粮草等物资。
  石狗拴告诉记者:“当年,我们店子底村所有的年轻人全部投入支前战场,挖战壕、抬担架、送军粮、做向导,有的还直接参加了风格梁和牛驼寨的战斗。青壮劳力都上前线了,老人和妇女们都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部队烧水、做饭,为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儿童们也组织起来跑前跑后送水送饭。部队柴草供应不足,村里人把自家的树砍了当柴烧,前线需要门板,全村家家户户卸门板送前线,老人们甚至把棺材都贡献了出来。真可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据统计,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店子底村先后有16名青壮年牺牲在支前一线,38名支前队员火线负伤,无数烈士的遗体经由这里运送下山,长眠在这片土地。店子底村也因此被评为支前模范村,成为太原市党员教育、中小学生和市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落后的店子底焕发新的生机

  光荣的支前历史曾激励着店子底村的老老少少,然而在2009年以前,这笔精神财富一直无奈地停留在乡亲们的记忆中,这座落后的山村没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被唤醒。
  回想起2008年刚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情形,石狗拴感慨万千:当时的店子底还不通柏油路,没有水源,村民吃水浇地要跑到几公里外去用驴车驮水。年轻人为了谋生,纷纷外出打工、求学,常住人口下降至不到300人。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底子底村曾经有2000多亩耕地被撂荒,村民生活难以为继。更让他担忧的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我们是有着红色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支前模范村。”石狗拴感慨道,“老一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不能丢啊。”何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摆在这个新任支书面前最大的问题。
  2009年,在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之际,全国第一家县级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在店子底村落成。这次来到店子底村,记者走进纪念馆详细了解了支前厅、战役厅和文献厅3个展厅内的陈列史料。这里收藏了太原战役中阳曲人民支前的3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以组织太原解放战役的时间为序,由阳曲县党组织支前、解放新区群众支前、店子底村群众支前、解放太原战役酝酿组织、攻克东山要塞、围困瓦解等部分组成,真实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参军参战、踊跃支前的珍贵历史。
  原来,支前纪念馆的落成这件事对店子底村干部触动很大。当时,石狗拴等人意识到,对店子底村来说,这份红色基因和支前历史就是最大的财富,“挖掘支前故事,打造红色旅游”是店子底走出贫穷、谋得发展的突破口。
  为了朝着这个目标挺进,店子底村干部群众打响了三年基础建设战役,到2011年,全村水、电、路、通讯、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随后,店子底村党支部主动与阳曲县委党校对接,共同打造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支前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了上支前党课、参观支前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走支前路、参观支前村、吃支前饭、体支前情的体验式精品红色教育课程。为了更真切地表现村民爱党拥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支前精神,2016年,阳曲县委宣传部根据店子底村的真实故事制作了国内首部红色支前主题微电影《支前红流》,石狗拴担任策划,演员都是由村民本色出演。同年,村里还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60人听课的红色讲堂,为省、市、县及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提供了主题学习园地。
  随着红色资源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群众来到店子底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目前已累计接待学员15万人次和近千个各级党组织,成为太原市的一张红色名片。店子底村也因此真正筑牢了 “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脱贫”的发展基础。

新时代的店子底迎来产业振兴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阳曲县提出了 “全域旅游构建发展格局,旅游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独具发展特色的店子底村借此契机,完善了支前餐厅、支前市场和农耕园等乡村旅游产业配套建设,成立了支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囊括了文化交流、会务服务、培训服务、住宿餐饮,农产品工艺品销售等多元服务,一条“看支前村,观支前纪念馆、走支前路、吃支前饭,体支前情”的红色旅游基地日趋成熟,小山村集聚的人气不仅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更换来了群众渴望的经济效益。
  在支前纪念馆门前广场上搭起的支前市场,15个摊位免费为村民使用,自家出产的土特产过去卖不动,现在供不应求,就连周边几个村的小米、葡萄、苹果、蜂蜜、西红柿、笨鸡蛋都在村里市场上卖,家家户户都从红色旅游获了利、得到了好处。
  店子底村脱贫户孔双喜如今被乡亲们改称“孔全喜”。原来,这两年在红色旅游带动下,他家20亩小杂粮、1棚葡萄、家养笨鸡蛋不出村就能卖个精光;再加上参加基础设施建设、集体公益性岗位、农家乐帮厨等工作,全家去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得名“孔全喜”。“发展红色旅游这几年,村里头一年一个样,荒山沟变成了金窝窝,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党的好政策让店子底群众走上了小康路。”孔双喜激动地说。
  64岁的村民黄金玉说:“过去苹果、杏拉到太原,路程远、损耗大,卖不出去就烂掉了,一年只能收入一两千。现在,村里搞红色旅游,游客自己去地里摘杏摘苹果,还能卖出好价钱,每年稳稳收入万把块钱,翻了好几倍,靠这些收入我家就脱贫了。”
  2020年,店子底村通过红色旅游,销售小米等小杂粮2.5万公斤、水果2.1万公斤、笨鸡蛋2500公斤、蔬菜5万公斤,仅农产品一项就人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有的农户甚至连家里的老咸菜都卖完了。
  在脱贫攻坚战场,店子底村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村、美丽宜居示范村,2018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0080元,村集体收入78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到去年底,店子底村红色旅游项目年平均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实现了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石狗拴信心满怀地说:“在新时代,店子底人将继续大力弘扬支前精神,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努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店子底村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