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翼城县张桥村:改粮种菜二十年 一棚好菜富一方临汾

发布时间:2023-01-11 11:19:33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
  • 村民刘爱军妻子查看西红柿生长情况

  • 张桥村宽阔整洁的街道

  张桥村是翼城县一个纯农业村,也是翼城县“一村一业一品”率先走出的明星村、小康村。从1999年起,张桥村开始调产,改粮种菜。这一种就是20多年,靠着一棚蔬菜,户户住楼房,家家开小车,村民们过上了有品质的生活,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穷者思变 寻找出路

  张桥村是翼城县里砦镇的蔬菜村。在发展蔬菜前,张桥村也和其他村一样,张桥人靠着几亩薄田,种一些玉米杂粮过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子没变样,村民生活也没啥改观。
  直到1999年里砦镇各村还是一片寂静,走出里砦却是另一番景象,其他乡镇各村凭借各自优势,率先发展,民生改善,村子有产业,百姓有梦想。
  张桥村“两委”干部横下一条心为村里找条出路。有主打产业,村民才有致富希望。可是张桥村地上无矿厂,地下无资源,靠什么发展?地平水浅,还得在土地上做文章。当时村委决定发展大棚蔬菜。想改变贫困现状的村民对种植蔬菜抱有极大热情和信心。村“两委”协调贷款资金12万元,帮助20户村民建起第一批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开启了张桥村农业产业调产新路子。
  建个日光温室大棚需要六千元,当时,六千对于农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想改变生活状况的刘爱军,第一个报名积极参加。在村委的协调下,他从信用社里贷了六千块钱,打起土墙,买上设备,建起了大棚。迫不及待地种上了黄瓜,在他精心呵护下,第一茬就卖了12000多元。
  靠种菜能赚上万元,对刘爱军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随后,他又连续两年建起了两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让原本紧巴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种了几年大棚,刘爱军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具,开上了小汽车。给孩子结婚花了十几万元。没过几年花了不到20万元又买了一辆小车。刘爱军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55岁的村民石利红,也是种菜能手,因菜而富。他不仅通过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为大儿子娶媳妇花了十几万元,后来小儿子考上大学,供其上学花了五六万元,去年小儿子要在大连买房子,他又拿出14万元的首付。爱人得病,在医院又花了12万元。这些钱都是靠种蔬菜大棚赚下的。
  与刘爱军、石利红一样,张桥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生活明显改善,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许多外出打工村民都回村种蔬菜大棚,大棚由最初的20个发展到上百个。懂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张桥人靠着吃苦耐劳,执着精神,走出一条因菜而富的道路,张桥村种蔬菜种出了名堂。

踏平坎坷 迎来曙光

  花无百日红。尤其,种植业面临市场环境、旱涝灾害、季节变幻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常常大起大落,张桥村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在过去20多年发展中也历经了坎坷。
  在刘爱军的记忆里,2004年底,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户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多了起来,要种西红柿都种西红柿,一窝蜂地上,导致市场上西红柿过剩,2005年西红柿价格跌到最低谷,每斤五分钱,而且很多客商(还)都不来拉(西红柿),许多农户就把西红柿倒了,出现了价低伤农现象。邻村跟着张桥村发展起来的种棚户,一夜之间,赔得精光,一气之下就改菜种粮,外出打工。
  具有多年种菜丰富经验的张桥人,经历了2005年惨痛教训后,大多数种植户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张桥人坚信来年定会有个好收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一种TY(番茄黄叶曲叶病毒)病毒,在大棚西红柿流行。TY病毒对这个大棚西红柿冲击力度是非常大的,西红柿只能生产一串(或)两串就到顶了,产量上不去,一亩地的棚,只能产两三千斤。许多种植户又一次血本无归。
  如何消除这种病毒?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村“两委”组织菜农三次外出学习,先后到山东潍坊、寿光、本省河津等地取得“真金”。考察回来以后,对全村二十余栋温室(大棚)全部进行了改造,以前这个温室 (大棚)全部造的是土墙,墙薄,保温性能不好,这次改造,全部是窝地棚,提高了大棚的保温性能,在西红柿品种引进上,全部引进抗体外病毒的苗木,亩产达到了一万斤以上。
  张桥村村干部带领菜农们外出学经验、改良技术、引进新品种,稳住了菜农的心。在经历几次曲折后,菜农们掌握了种菜的技术,积累了经验,再加上新品种的引进,张桥村大棚所生产的西红柿,品质上乘,出现一柿难求的局面。许多客商干脆住在村里与小商贩争先收购。张桥村的西红柿不仅供应了本县及周边县,还远销到临汾、运城和太原。
  在张桥村村委主任史建忠眼里,张桥村的蔬菜大棚发展20多年并不断壮大,与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政策支持、土地规划、菜农贷款、技术服务每一步,每个环节都是政府帮忙解决的。去年规划了16个大棚,大棚旁的小房子都是里砦镇党委政府每户补贴4000元修建的。棚内的设施,滴灌、管灌,都是由县水利局提供安装的。
  政府支持、村委服务、村民配合,握指成拳,形成强大生产合力。短短几年张桥村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蓬勃发展,不仅成为村里“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更是成为里砦镇乃至该县蔬菜大棚种植样板村。

持之以恒 奔向小康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为加强疫情防控,大多数村庄道路封闭。张桥村却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大生产力度,确保全县全市人民蔬菜供应。张桥人分批采摘,分批装运,不仅保障了蔬菜供应,而且张桥人迎来了“好年景”。刘爱军高兴地说,去年花了6万元,刚建起一座大棚,原想着两年赚回本钱,没想到遇到疫情,蔬菜价格飞涨,除了赚回本钱,还多赚了两万多元。
  与刘爱军一样运气好的80后小伙杨建,他是张桥村种植蔬菜大棚最年轻的人,2019年他抓住村里统一规划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园区的有利时机,在原有两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又投资建设了两座新大棚。
  “村里去年规划了60亩地建大棚,我就赶紧报名建了两个,投资17万元,赶上去年行情特别好,一年就收回成本。我现在有四个大棚,这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个二十七八万。”杨建开心地说道。
  “现在村民建大棚的热情非常高,村里213户,建设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35座、拱棚167座,村民建大棚的心愿也一年比一年高。”史建忠介绍,目前,张桥村能建大棚的地已经全部建完了。现在正积极与邻村协商,计划再调二百亩地,新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40余座。
  张桥村是镇上数一数二的村,每户两三个棚,家家都有小轿车,户户都有存款,年年有结余。里砦镇人大主任翟红杰说,去年,政府提倡清洁能源,镇上的每个村都安装空气能,一台空气能至少1.5万元,其他村的老百姓都得贷款安装,张桥村193户,127户只有7户贷款,其余户都是出现金直接安装。张桥村的富裕可见一斑。
  张桥村发展蔬菜大棚走在全镇乃至全县前列,老百姓也因此率先走上致富路。面对张桥村蓬勃发展势头,居安思危的史建忠却有些困惑,“我们村在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发展中虽然有20多年历史,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偏小,也导致蔬菜的价格不稳定,菜农收入时好时坏。”
  种植规模小,形不成市场,没有议价能力。目前,张桥村100多个棚一天最多也就产两三万斤西红柿,不够大客商装一车,大客商不来,小商贩又不出高价。菜农也只能接受现实。
  针对这一情况,里砦镇党委政府也拿出了科学规划,将打造里砦百万公斤设施蔬菜园区。里砦镇党委书记宋海英说:“张桥村二十年如一日,在坚持中发展,为全镇设施蔬菜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我们里砦镇将在发展中坚持,一如既往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在年内建成以张桥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百万公斤的设施蔬菜园区。”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