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洪洞县东张村:唱响产业“增收曲” 夯实兴村“底盘石”临汾

发布时间:2023-01-11 11:19:18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
  • 东张村村支书岳晋川向记者展示村里生产的有机石磨全麦粉

  • 东张村妇联主任任秋丽介绍村里妇女织布增收的情况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没有产业的振兴,乡村振兴就如同空中楼阁。正所谓: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
  冬闲人不闲,置身产业链,忙着把钱赚。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以调产闻名的洪洞县曲亭镇东张村,钻大棚、进工厂、访农民、听发展,深刻感受到了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对于改变一个村庄、赋能一个村庄、兴旺一个村庄背后实实的重要性。

棚菜种出 “钱袋子”,坐地销售创品牌

  东张村地处洪洞县城东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全村10个村民小组,312户1297人,有耕地2100亩,一直以粮食生产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无资源”的村庄。
  土地的稀缺让该村发展产业、推动村庄振兴不得不“反弹琵琶”——想方设法让人均有限的土地产生打着跟斗翻倍的收益。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时任村支书任玉林大胆拍板,“实施农业调产,向高效农业要效益”,同时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远赴山东寿光、运城新绛等地实地“取经”。在此基础上,该村整合出300多亩土地,投资500多万元,率先上马了池栽莲藕和蔬菜大棚两个项目。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已经种了九年大棚菜的杨银平,是东张村农业调产的见证人,也是东张村依托大棚菜实现增收致富最早的一批人。
  2020年12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杨银平种植西红柿的大棚内,占地1.1亩的大棚内春意盈然,无限生长型的植株上果实累累,杨银平正忙着摘果、搬运、装箱。
  杨银平向记者交底:“现在这茬西红柿,品种是齐达利,一株可产6-7斤,产5000斤没有问题。加上前茬种植的豆角,一个棚一年毛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银平和老伴杨亲姑在村里承包着两个面积同样大的棚,除了这个棚是“豆角+西红柿”,另一个棚是“豆角+黄瓜”,一年的毛收入预计在5.5万元上下。
  东张村村委副主任任银虎讲述,东张村的蔬菜前几年就创出名气,成为洪洞县的品牌蔬菜。早在2011年,村里的莲藕就被省农业厅定为 “一村一品”。现在全村共建有21个高标准大棚,14个春秋棚,有21户长年种植大棚菜,村民们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豆角、圆白菜等蔬菜坐地就可以销售,大棚菜可谓为村民们种出了 “钱袋子”。

电商搭桥网销,老粗布“纺”出致富路

  神情高度专注,纺锤上下翻飞,咔咔的声音从屋内传出很远……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在东张村的扶贫纺织车间内,七八名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统一着装,穿梭引线,正娴熟地纺着手工粗布。车间内墙上,精准扶贫的口号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彩画一目了然。芦月珍、郑翠兰、孙俊英、韩巧珍、吕香琴……每一台织布机前沿都醒目地标着“上班”妇女的姓名。
  “手工粗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采用纯棉纱为原料,是真正的绿色产品,是孝敬父母、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2020年4月刚选派到东张村任村支书的岳晋川向记者介绍,手工粗布项目是在曲亭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曲亭镇电商服务站牵头发起实施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率先在东张村落地。
  东张村妇联主任任秋丽说,村里上马了20台织布机,经过前期的培训,目前共吸纳了8名妇女参与纺织。大家的工资按照计件算,干得多挣得多,一人一年预计可增收1.2-1.8万元。66岁的郑翠兰对记者说,过去一家人靠种地和农忙时帮别人做农活为生,收入微薄;如今当起纺织工,一天织5米布,能挣25块钱,自己又多了一笔收入。
  手工粗布的织造工艺极其复杂,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记者现场了解到,由于这项民间技能大多是由母亲们所从事和传承,所以在洪洞一带被称作“母捻”。 岳晋川和曲亭镇电商服务站,借助晋国著名乐师师旷和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出自当地的典故,别出心裁注册了“旷衣薄被”手工母捻品牌,将东张村和周边师村、薄村、吉恒村等7个村扶贫车间妇女们生产的手工粗布统一包装、统一以“旷衣薄被”品牌销售,已经成功销往了全国多个地方。
  “我们在网上的售价:一套三件套是338元,一套五件套是588元。最远一单被一个日本客商一次订购100套。”一直看好手工粗布加工这个项目的岳晋川说,老粗布为东张村及周边村庄老龄妇女们“纺”出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已形成扶贫反向促产业的新格局。

甜格盈盈小樱桃,结出稳当当“增收果”

  东张村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露地栽植樱桃,甜格盈盈的小樱桃今天同样也是村民们的一项富民产业。
  2011年,该村村干部带领村民们去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考察后,最终敲定打造有机樱桃,购买回红灯、美早、先锋、黑珍珠等8个品种的优质种苗为村民免费发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樱桃500亩,并高薪聘请山东的“把式”前来指导。
  在实践中,该村狠抓管理技术上的两大难点:长胶及时处理和根瘤病防控;科学施用羊粪、牛粪等有机肥,确保了樱桃的口感和香甜,并一举通过了有机水果认证。樱桃产量到2019年后进入了丰产期,一亩稳定在250-500公斤。
  在销售上,近两年来该村借助网红在快手上直播,吸引大量城里人前来体验采摘。每年到了六七月,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樱桃挂满枝头,农户和游客采摘果实的身影穿插田间,空中弥漫着泥土芬芳,一幅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场景如诗如画跃然眼前。
  村民任玉峰家种植了4亩有机樱桃,2020年全部靠体验式采摘出手,卖了3万多元。“2020年还不是大年,要不还会多卖千把块。一亩有机樱桃收益是种一亩小麦的三到四倍。”2020年12月25日,讲述起种植樱桃的“甜美”收获,任玉峰掩饰不住兴奋。

村里面粉厂机器轰鸣,连着外面的大世界

  乡村产业的振兴,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以及基于农村农业的产业链之构建和延伸。
  如果说,大棚菜、小樱桃体现的是东张村农业调产的成果,老粗布体现的是东张村挖掘传统文化遗产的创新。那么,村里有机面粉的加工则体现了东张村立足地区比较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务实和睿智。
  2020年12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该村村口的山西众一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粉厂内,伴着轰鸣的机器声,十几个工人正在风选、筛选、磨粉、打包……紧张地生产着多用途面粉。
  公司负责人任玉龙向记者介绍,公司吸纳了村里15个劳力进厂务工,注册了老祖槐品牌,主要生产旱地有机石磨面粉、多用途面粉、高端麦纤粉三类产品,所有面粉全部零添加,一天可以加工1.5万公斤小麦。全村1300多亩小麦全部被列入了公司的有机小麦种植基地,村民们的小麦不出村就可以就地销售,“要钱换面”自由选择,同时享受公司的一些优惠政策。
  众一公司的问世,不仅为东张村农民搭建起了一个增收致富的平台,而且为当地优质小麦加工增值创出了一条新路。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打 “源材”“源心”“源工”“源味”“源艺”五张牌,众一公司的面粉已在洪洞周边成为当仁不让的快销品。公司与上海交大食品专家深度合作开发的高端麦纤粉,作为一种高蛋白质、低热量的纯谷物高膳食纤维粉,在省城太原和一些大城市的功能食品专柜已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东张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2020年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3万元。
  产业为村民植入动力,产业为农业注入活力,产业为村庄增添魅力,把产业发展作为振兴村庄的重要基础和抓手,漫步今天的东张村,记者发现村庄提档升级,干群人心思进,村民过上了向往的生活,更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期许!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