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区闫村:倾力“蔬”写产业富民新篇章晋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如何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先行者?近日记者来到三晋蔬菜名村——太谷区范村镇闫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多年精心经营
大棚蔬菜蹚出了大市场
驾车穿越闫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连绵的蔬菜大棚。作为晋中市设施蔬菜的发祥地之一,闫村的温室大棚和拱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亩,超过了全村土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目前,共有日光温室385个,拱棚450个,种植面积近2000亩。去年,村里又专门组织人去山东寿光进行了考察,引进先进拱棚技术,新建起200余亩的连栋拱棚园区。
闫村温室起步早,是当地发展设施蔬菜较早的村庄之一。早在1998年,村“两委”干部就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山东日光温室经验,结合丘陵地形和本村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旱塬温室,开创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新领域。通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示范带动了全村百姓的种植信心和发展干劲,逐步形成了范村镇第一个省级拱棚园区,效益最好的亩均达到了6万元。经过多年发展,闫村蔬菜品质好,已经远近闻名,畅销周边县市,尤其在太原的蔬菜市场供不应求。
闫村党支部书记成臻刚向记者介绍:“闫村发展蔬菜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品质好,销售时间正处于河南、河北等地生产淡季,能卖个好价格。村里有自己的育苗基地,还有一家占全省80%市场的‘晋谷’菜筐生产企业,我们的蔬菜集中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现在农民的订单菜在地头就直接装箱冷藏,就近上高速奔向各个市场去了。”
在村民成卫兵的连栋拱棚里,长茄种植已到了收获末期,品相不错的茄子仍然挂满了架。成卫兵曾多年从事运输行业,看到村里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于是回村搞起了种植。2019年9月,他建起一个西葫芦连栋拱棚,从9月一直卖到12月,收入了9万多元钱。去年,他的连栋拱棚发展到7个,每个5亩左右,毛收入都在25万元左右。每个棚都像一个生态园:西红柿、茄子、西葫芦、黄瓜、茴子白等,都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科学种植。标兵走在前,村民纷纷跟着一起干,发展连栋拱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的一人就包了几十个棚,最大的西红柿棚面积达到15亩。
“照这样子,两年内我们争取将连栋拱棚发展到 2000亩。”成臻刚书记信心满满。
借力廊带建设
成万亩设施蔬菜核心区
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是晋中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9年5月廊带建设实施以来,太谷区以山西农谷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以精品示范廊带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一线、三乡、五片”廊带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范村镇闫村为核心的万亩设施蔬菜核心片区、以小白乡沙子地为核心的万亩红枣园区和以小白乡白燕村为核心的万亩苗木园区,以怡园酒庄为代表的葡萄产业园区和以番茄小镇为代表的番茄产业园区,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物联网和电商、直播的普及,闫村这个蔬菜大村迫切需要把地头到市场的距离缩得再短些。2019年,借力晋中市大力推进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的宝贵机遇,由太谷区政府投资22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近300万元,在闫村建起了蔬菜集中批发市场,集蔬菜经纪、收储、运输、销售为一体,彻底解决了制约农民的“卖菜难”问题。蔬菜集中批发市场分为两层,一层的摊位全部租赁给投资商。“现在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村里每年只收投资商少量的租赁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积累。”成臻刚说,多数投资商是闫村的村民,批发市场的建成使用实现了他们直接和大市场对接的心愿。
作为太谷区万亩设施蔬菜的核心片区,闫村的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快,农民最受益。”村民成冬莲感慨地道出了闫村产业兴旺的主旨。闫村现在运营的连栋拱棚,建棚成本是每亩3万元。面对巨大投资,村里由合作社统一把地从农民手里全部流转回来,政府补一块,农户出一块,建起园区,再租赁给大户发展设施农业。除去土地流转的费用,土地租金是每亩1500元,集体收入可增加10万多元。分配采取“农民+合作社”的模式,每亩地流转费用900元,年底发放给村民。租用谁家的地,谁就在这片土地上变身雇工。一小时12.5元,每天8小时是100元工资。
成臻刚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户均1个大棚。2200多人的村里,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户数占到70%,已经初步实现了‘人均一亩、户均一棚’的产业目标,形成了从拱棚建设、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近几年很多棚亩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每个大棚都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高新园区带动
科技助力成产业新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科技应用将提供增收新空间。冬日的寒风中,位于闫村的山西农谷科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据园区建设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将建成1栋连栋薄膜温室、3栋双膜骨架冬暖棚、2栋椭圆管冬暖棚,近万平方米;新建水肥机房120平方米、信息中心200平方米、冷库64平方米;果园种植14.5亩,同时配套蓄水池、大门、蓄热墙及室外管网工程。采用6通道水肥一体化施肥机,棚内全部使用滴灌带灌溉,6通道施肥机含有6个母液罐,根据配方放入不同浓缩比例的酸液、硝酸钾、硫酸镁、微量元素、腐植酸等,根据作物各阶段营养需求,通过施肥机调整各母液管吸肥比例,达到作物各阶段需求配方,同时可以根据温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光辐射仪器,模拟灌溉与光照、温湿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辐射自动化精准灌溉。基地建成后,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聚焦农业生产种植环节,通过精准种植、科学预测实现订单式标准化农业生产,服务农业。
科芯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将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同时进行无公害蔬菜、水果示范生产,采用“企业+园区+农户+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企业建园区、园区带农户、农户联市场”的模式经营,直接带动闫村种植常规作物的农民转向蔬菜瓜果生产行业,还可辐射周边农民发展蔬菜瓜果产业。基地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同时解决闫村及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56米宽、72米长的塑料连栋薄膜温室即将建设完工。这种塑料连栋薄膜温室是连体温室大棚的一种,造价相对较低,土地利用率高,结构稳定,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农业种植。据园区技术人员介绍,投产后将先种一茬西瓜,通过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等一些更加精细的环控技术,对周边起到示范推广高新技术的作用。
实践证明,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农村。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项目研发技术和科技回馈项目的良好循环来推动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效率,真正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可以预见,未来闫村的发展将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品牌农业,以产品为内核、以园区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田园综合体,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