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田间地头36年的坚守——记洪洞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推广研究员王小泰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2-12-28 09:14:45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9

  在洪洞县,王小泰的知名度很高。每一条乡间小路上,几乎都有过他的身影;每一块农田里,几乎都有他踩过的脚印。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他每天的功课,就是奔波在槐乡大地,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咨询,不辞劳苦,饱含激情。
  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36年,从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来来回回,一双脚板行走十几万公里,比绕地球转两圈的距离还长。靠着这份执着和艰辛,他让土地创造出了更多的效益,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同时,也写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高度。
  其牵头研发的两项小麦播种技术,分别亩产731.7公斤、539.5公斤,双双刷新全省水旱地小麦两项高产记录;多次荣获 “山西省农村承包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日前,在洪洞县举办的首届颁奖典礼上,王小泰作为10名“拔尖人才”之一,受到隆重表彰。

满腔激情搞推广

  1983年,20岁的王小泰从山西农大临汾农专一毕业,便被分配到洪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员。
  上世纪80年代,县城通往农村像样的公路很少,自行车成为下乡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遇有天气下雨,道路泥泞,只得扛上自行车行走。“农忙时节,有时一天得跑好几个乡镇,累得推都推不动了。”他说。
  农民一时不接受新技术,王小泰只能一户一户地劝说,有时候,一户人家就要去七八趟,农民听不懂,他苦口婆心,面对面讲,手把手教。
  一年四季,农民地里忙啥活儿,他就下乡忙啥事。众安泰农业公司经理程三喜说:“我们村有三个农业公司 (合作社),哪块地叫啥名,王总都知道。有啥问题,一打电话,他就直接到了地里。”事实上,王小泰与全县200多家农业公司(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都保持联系,每年上门指导次数都在10次以上。
  多年来,王小泰不管是担任农业技术员、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长,还是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都坚持常下乡、常在乡,每年有120多天扎在基层,走遍了全县400多个村,先后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冬水前移两增一减、冬前化学除草、土地无间隙播种、宽幅精播、地膜覆盖等农业实用技术30余项,推广应用面积近5000万亩,为农民增收8亿多元。
  干农技推广又脏又累,别人都想方设法往出调,早先与他一同进入推广站的,只有他一人还在干本行,他也从没想过挪窝。他说:“别看有时候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看到庄稼长势好,农民脸上有笑容,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技术攻关创高产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王小泰就扎根田间,注重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成为全国有名声、全省有影响的农业土专家。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和组织实施了农业农村部 “丰收计划”“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建设”“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农业 “双千工程”“双千创优工程”“优质小麦基地县建设”“科技入户工程”“杂粮产业化开发项目”“脱毒薯类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建设”等工程项目洪洞项目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围绕项目建设,他进行了200余项试验示范项目。


  同时,王小泰善于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由他亲自撰写的 《晋南二作区早熟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冬小麦撒播旋耕简化栽培技术》等20余篇论文,先后刊发于 《中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通讯》等国家级杂志,并被农业部聘为《农民科技读本》编辑修订专家。
  王小泰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实现了一项项技术创新,为粮食增产插上了翅膀。
  10多年前,他就关注本县水地区农民撒播小麦的独特种植方法,经过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将这一起源于农民的自发播种方法第一次上升到技术层面,形成了完善的 “土地无间隙播种技术体系”,受到省内外农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采用这一技术,洪洞县刷新全省水地小麦亩产记录:2012年—— 710.1公 斤 ,2017年——711.5公 斤 ,2019年——731.7公斤。这一播种技术每亩还可减低成本100多元,已累计推广100余万亩。
  小麦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增产技术,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自2011年以来,洪洞县连续7年每年推广面积达6万亩左右,占全省80%以上,可谓一枝独秀,这与王小泰的付出密不可分。
  小麦地膜覆盖由于操作复杂,没有对路的播种机及残膜难捡拾等诸多原因,成为推广路上的“拦路虎”。项目开始实施时,王小泰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做梦都琢磨这个事。通过与山西农大、农科院旱农中心、金牛农机公司等单位协作攻关,不断地设计、试验、改造、提高,终于研发出单膜、双膜和三膜机等播种机型,满足了手扶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的覆播要求,成了山西省地膜覆盖项目的主用机型,为地膜覆盖项目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2014年,洪洞县采用小麦地膜覆盖播种的一块麦田,亩产高达539.5公斤,刷新并至今保持了山西省旱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他参与起草的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生产技术规程”和“水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专家组审定,被颁布为山西省地方标准。

心血倾注“黑小麦”

  2019年4月,山西省功能农业学术交流会在洪洞县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该县富硒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富硒小麦订单生产基地,对洪洞县富硒产业开发给予了高度评价,称 “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洪洞县富硒农业能取得如此的骄人成绩,王小泰当记头功。
  富硒小麦粒壮、色黑,又称为“黑小麦”。王小泰从没想到,后半辈子会与“黑小麦”结下奇缘。
  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小泰得知洪洞县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富硒土壤,硒作为微量元素,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良好,已被医学证明。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洪洞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金饭碗”。
  洪洞县有富硒面积38万亩,18万亩可用于农业生产。几年来,他多次到国家级科研院所及中国富硒协会学习考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己花钱,每年都在富硒区采集小麦、大豆等作物样品,送到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检中心进行化验。在富硒作物的试验示范和富硒产品的研发加工方面,寻求技术指导。
  王小泰走到哪里,就把富硒小麦的好处宣传到哪里。为推动产业化发展,王小泰动员一家企业,成立了山西硒康乐商贸公司,开发出麦全粉、麻花、麻托、月饼、醋等富硒食品,产品销往北京、内蒙古、陕西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又协调该公司与洪洞县广鑫农机专业合作社、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古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签订了年订单面积500亩、订单量200吨的富硒黑小麦,直接为合作组织每亩增收200元以上。
  “如果这18万亩全部种上富硒小麦、富硒大豆,价格按1斤高出3毛钱算,一年就能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王小泰满怀信心地说。翻开洪洞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富硒黑小麦种植,已被列为全县发展特色优质农业重点项目之一,洪洞县富硒功能农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