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介峪口村:“三治融合”催生文明花运城
永济市有一个叫介峪口的小山村,多年来“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是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示范村。5月27日下午,笔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介峪口村位于该市西南5公里处,南依中条山,全村163户536人,耕地面积888亩,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
刚驶入村口,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卷次第展开,绿荫葱茏,巷道整洁,空气清新,村里的小游园内老人话着家常,孩童嬉戏玩耍,可谓景美人和。
“咱们村多年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的秘诀是什么?”笔者开门见山。
“知民情、顺民意、得民心。”该村村委主任刘耀东简明扼要答道。
“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网格长、巷长时常到村民家中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凡涉及村里建设,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小情,我们都会召开‘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和问题,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调动村民参与村里建设的积极性,一切保持公开透明。”刘耀东说道。
“就拿我们村正在实施的房屋外墙保暖工程来说,一开始对于新事物,我有顾虑,刘主任从各个角度耐心细致地给我做思想工作,最终我同意了。”村民周金亮说。
“近些年,我们村连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都没有,上访的就更没有了。”提起村“两委”的工作,村民无一不竖大拇指。
在村委会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广播稿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最上面一页稿件抬头标记着5月26日早6:30,正文清晰地罗列着一防疫要求、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三养老保险等提纲。
在与村民沟通的重要法宝中,村广播喇叭不可不提。一早一晚村民都在家的时候,村广播喇叭总会如约响起。
“‘三零工作’村广播不知道都广播了多少回了,具体指什么大家都知道。”村老年协会会长卫慧琦对“三零”工作了如指掌。
小喇叭,大作用。通过喇叭,村干部将上级的决策部署、工作要求、村务、党务、文明知识、法律知识等传播出去,村民理解了上级决策部署的内涵,更加支持村干部工作,工作推动起来“水到渠成”。
“我们制定了《介峪口村村民自治章程》,积极推行‘一约五会’制度,成立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监督党务、村务,全程参与村里重大决策,各类惠民政策在公示栏向村民公开,重要项目严格按照 ‘四议两公开’流程进行。”随行的村委会主任刘耀东向笔者介绍,同时组建了村交通劝导队、保洁队、护林队、民调会等队伍,有效提升了村“两委”履职责、抓落实的治理能力,强化了村民自治能力,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安全稳定基石。
“以前村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大小事故经常发生。”刘耀东告诉笔者,2014年,村民赵富群儿子突发车祸,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高昂的治疗护理费用使家中一贫如洗,现在村里优先安排他在村尧王台景区打工,一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同时也把他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
“这个事给我们村民敲响了安全警钟!”为了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村委会通过喇叭、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途径,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因为我们村在山脚下,在汛期、护林防火关键期,下雨、下雪天以及当下的疫情防控等重要节点,天天都要广播提醒村民注意安全。”刘耀东说。
“向王迎春看齐,她孝敬老人,能干利落,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还积极参加村集体活动,是当之无愧的 ‘五好家庭’。”王迎春是村里的敬老模范,也是介峪口村晚辈敬老爱老的一个缩影。
“每年的重阳节,我们村都由村民自愿出资、老年协会组织,请60岁以上老人吃敬老饭,现在已经连续10多年了!好几个村民现在还埋怨我,都两年了还没轮上他请老年人吃饭!”村老年协会会长卫慧琦自豪地说。
如今,介峪口村孝老爱亲、友好睦邻、遵纪守法的文明之风劲吹,如丝丝甘甜浸润在每位村民心田。刘耀东向笔者介绍,为弘扬文明乡风,他们充分调动群团协会的积极性,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舞蹈队、锣鼓队、红白理事会等队伍大展身手,义务调解纠纷、打扫卫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模范评选 “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敬老模范”等弘扬传统美德,开放农家书屋,建村史馆,党员带头立家规、严家教、树家风,用德治化育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为改善村容村貌,强化村产业发展,三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对外招商开发了尧王洞天景区和玫瑰庄园,发展观光旅游产业,村民就近打工达30余人;投资120万元,改造了饮水设施,修建了3个蓄水池1个水库;投资100万元修建了排污管网;投资123万元,砌筑护坡、拓宽道路,硬化广场;投资276万元,对巷道、村庄周围进行高标准绿化;投资51万元,安装80盏太阳能路灯,美化亮化村庄;完成全村煤改电、改厕任务……”笔者看到,如今该村卫生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史馆、图书室、游园广场等一应俱全,巷道提升、保暖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介峪口村文明之花如今正在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