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临猗县七级镇:一轴三园五片区 唱红水果增收戏运城

发布时间:2023-01-10 15:49:39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2
  • 图为记者在樊桥屯村乳瓜大棚采访

  “七级杂果四季香味飘,南王的樱桃吴村的桃儿,西程的酥梨解村的枣儿,留尚的西瓜葡萄科技高,小张村的果脯工艺妙,农民收入高、乡村振兴好……”一首当地农民随口编出的顺口溜,将临猗县七级镇这个小杂果之乡果丰瓜硕的产业振兴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隆冬时节,记者在七级镇采访时看到,小镇到处呈现出一派冬闲人不闲的繁忙景象:合作社、果库里外装筐出货争先恐后;康顺达食品公司加工车间热火朝天;好普生阳光玫瑰葡萄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红红火火;七级村和樊桥屯村设施大棚建设如火如荼;各个园区冬剪施肥忙忙碌碌……
  在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的调产规划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跑在产业链条上,“一轴三园五大片区”的小杂果产业发展布局已初具规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

带富能力强不强

先请大家来算账

  产业好不好,算账就知道。在七级镇采访,所有的人都会给记者一笔一笔地算账。
  在留尚村好普生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担任技术总监的朱林红算起2020年的收入来真是喜笑颜开:当技术大拿的工资收入是10万元,自家的14亩阳光玫瑰葡萄开园就卖了14万元,2021年的葡萄收入至少也会翻倍。
  “原来种苹果,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2020年我家1.7亩阳光玫瑰一下子卖了将近8万元,还被山西新闻联播报道了!”村民孙立平激动地给记者算了一笔他家今年的收入账。
  村民王立平去年6亩阳光玫瑰葡萄更是卖出了33万元的好收成,记者联系采访时,他已经带着5个村民到襄汾县一个生态庄园去做冬剪冬管赚外快去了,包吃包住每人每天工资150元以上。
  樊桥屯村的设施蔬菜和樱桃大棚是2020年刚刚规划建成的,全部标准化种植有机小乳瓜和樱桃。53岁的村民吕红娟和爱人龚丁兴自主经营一个6亩的设施大棚,虽然辛苦一些,但去年收入13万元左右。
  “吴村的设施毛桃油桃提早一个月上市,价钱翻了倍,一个4亩左右的棚一年收入将近10万元,比原来种苹果效益要好几倍;解村的冬枣让全村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户达到50%,有150户以上,其中收入最高的户能达到40-50万元……”这是七级镇分管农业的副科级领导、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丽给记者算的账。
  在小张村的康顺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世强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目前年加工销售8万吨果脯成品,所需水果原材料至少达到32万吨,这些原材料全部以高出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回收当地农户的;公司全日制工人120人,全部是周边村庄的村民,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此外每年外围用工工资达到150万元以上。”
  47岁的张先串因为丈夫疾病致残没有劳动能力,干活格外实在,是2010年与公司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如今已成为工长的她月工资3600元,补助200元,加上公司给每位贫困户额外补贴的500元,共4300元,一天三顿饭吃在公司,还不误照顾家里,她很知足。
  在南王村的林红庄园,有着30年樱桃种植和推广经验、名声享誉业界的产业带头人李林红给记者算起他们合作社和带动效益的账,如今他们的合作社已经发展为101户社员、拥有2800亩种植基地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达到标准产品5000吨以上,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县3.8万亩樱桃种植,大田樱桃亩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设施大棚亩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
  这笔账目让记者不由地对这位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所表现的“科技先行敢为人先、不怕失败久久为功”的产业带富精神而点赞折服。

产业链条建支部

党员领跑致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让老百姓生活富裕的关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立足点、支撑点、落脚点都要放在产业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是我们全镇产业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七级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郑丹总结产业发展的成果时感慨地说。
  留尚村荣光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合作发展的典型代表。
  留尚村是传统的苹果产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种植花冠苹果,由于海拔低、光照不足,导致苹果着色差、口感差,价格上不去,群众收入锐减。面对困境,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先后到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江苏神园葡萄种植基地等园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资金、引项目,为本村产业发展寻良方、找出路。2014年与山西好普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发动下,流转土地300亩,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好普生公司投资700万元,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建立销售网络,合作社入股160万元,建起运城市第一家高标准葡萄种植样板基地,辐射农户110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
  2015年,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和市场信息,当年种植了13个葡萄品种,2016年挂果后,大多品种产量低、口感差,群众经济利益受到一定损失。一些群众开始担心投资大、收益差,不敢继续种植。为破解难题,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光带领8名党员和4名技术专家继续先行先试,跑遍了全国主要葡萄产区,经过认真考察、比较、筛选,最终选定了适合本地的早中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2017年试种了300亩,当年亩产就达到1500公斤,每公斤零售价40元,每亩纯收入5.5万元,大大激发了群众种植新品种的热情。村党支部组织合作社党员牵头建起示范园,与群众一对一结对子,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短短两年时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管理模式上,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优质化服务。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生产标准都在示范园先行先试。试验成功后,组织社员召开观摩会,由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采取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有效措施,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带动种植户走绿色兴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合作社还先后投资150万元,免费为社员发放优质苗木,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为提高葡萄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创新销售方法,一是申请注册了‘好普生’商标,联系媒体对品牌进行广泛宣传。二是积极参加全国绿色食品展等展会,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葡萄展销节,提高‘好普生’知名度。三是与广东东莞桂龙果品贸易有限公司实现农超对接,在深圳、湖南设立直销窗口,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成立融媒团队,通过拍摄小视频、抖音快手直播,以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的形式,发展电商业务。2019年合作社生产优质葡萄330万斤,增收5000余万元;2020年生产优质葡萄450万斤,增收8000余万元。合作社先后投资25万元,对村里12户农户实行 ‘四免三优一资助’,免费提供配套设施、免费使用设备、免费提供苗木、免费技术培训,优先销售产品、优先外出参观学习新技术、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资助本村贫困大学生。”谈到合作社的模范带头效应,村支书王荣光和合作社理事长张秋霞都很自豪。
  留尚村的发展模式,为全镇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在樊桥屯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继平从2019年开始,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参观考察和试种对比,2020年新规划的设施蔬菜和樱桃大棚产业片区已经初具规模,很快就会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同富裕起来;在吴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华的带领下,全村24名党员干部不计个人得失传帮带,该村的设施桃产业已发展得红红火火,效益倍增;在南王村和西程村,镇党委书记张朋林亲自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两个村争取发展资金1500余万元,确保党建重心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目前,全镇19个村都已做到基层支部建设和产业群体高度契合,让党旗在产业链条上高高飘扬。同时,镇党委政府将“发展产业、带富能力”引入全镇党员干部绩效考核范畴,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通过优劳优酬、创优评先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引领全镇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调整。

党委政府定调子

前期后期有规划

  传统农业如何发展?优势产业怎样规划?产业结构怎样调整?乡镇政府如何统筹?市场主体怎样培育?产业链条如何拉长……可以说,七级镇党委政府给出了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最佳答案。
  “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七级镇交通不便、位置偏远、发展闭塞、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利用水利灌溉条件特别便利的优势,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传统农耕文化,统筹规划了‘一轴三园五大片区’的发展模式。即以县道董夹道为轴,重点打造留尚村好普生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南王村林红樱桃庄园、樊桥屯村青润设施蔬菜和樱桃产业园三大标准化园区,集中形成以留尚村为中心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区、以南王村为中心的樱桃种植区、以吴村为中心的桃类种植区、以西程村为中心的酥梨种植区和以解村为中心的冬枣种植区,覆盖全镇全部19个行政村,让每个村都有优势主导产业。”镇党委书记张朋林介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定了五步骤的推进措施:一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田间道路、水渠和其他机井设施的改造和改建,2019年到2020年,我们共争取到各种项目资金8000万元,准备实施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我们将2万亩海拔气候不适宜种植苹果的耕地进行调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杂果种植;三是在种植模式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发展设施农业,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且提早一两个月上市,价格上有优势。在投资大风险大的情况下,让企业合作社牵头来带动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四是培育市场主体,以合作社为主导,全部建成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抱团取暖增强抗风险能力;五是引进康顺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果库建设,拉长产业链,畅通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镇长郭鑫给记者介绍说。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