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里的新时代“愚公”乡村爱心故事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牛何松的故事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从军人到报社记者、再到新时代“愚公”,这位共产党员,用6年时间带领乡亲们在太行山里凿出两条旅游步道,让贫困山村踏上致富路。
放弃安逸 返乡攻坚
2017年3月,牛何松光荣退役,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顺利进入《晋中日报》当了一名记者。工作顺手、生活舒心,牛何松本可在城市过着安稳生活,但老家的贫穷与落后、前途与命运常常使他夜不能寐,2018年初,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辞去工作,告别远在晋中榆次的妻儿,带着一份神圣的使命返回了长治老家。
开山修路 绝境求生
青龙峡村地处太行山大峡谷,虽位于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但是交通闭塞,乡亲们守着人间美景,却过着贫困日子。
上任伊始,牛何松想从挖掘青龙峡村的历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入手,把家乡的美景宣传出去,吸引开发商前来投资。但是半年时间,他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60多篇,一直未等到“伯乐”。
面对困境,牛何松绝不退缩,他始终相信人定胜天,太行山再高,也困不住青龙峡村父老乡亲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9月,他第二次返回长治老家,经实地勘测后,他决定开辟一条从青龙潭瀑布通往青龙峡村的旅游步道,以吸引游客走进青龙峡村,让乡亲们开起农家乐,让村民们也能吃上旅游饭。
倾其所有 不负乡亲
想在山高、坡急、路陡的太行山里修通这500米山道,活生生地开出一条路来,是件极其不易的事。大型机械来不了,全靠人力敲石、运石。“再大的石头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这个退役军人,更难不倒我这个共产党员。”
开山修路,需要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捐款用完了,他就向妻子要,家里没钱了,就用信用卡透支。为了能把路修通,牛何松还曾想过变卖家产,他倾尽所有,开山修路,只为了让家乡的兄弟姐妹们不再受穷受苦。
6年的时间里,牛何松两次与死神擦肩,他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修路的情况,每次未等到伤愈,他便又扛着“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红旗上山,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在异常艰难、异常艰险、异常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用最原始的方式,劈开了太行山,开凿出两条旅游步道,修通了两条绝壁天路,打开了青龙峡村发展旅游的大门,让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拔掉了穷根、踏上了致富路。
山乡巨变 初心不改
曾经,青龙峡村没有一个农家乐、没有一家小卖部,村民买点生活用品都要走五六里地,偶尔遇到叫卖车赶忙从地里赶回来买点油条才改善一下生活……
而现在,年轻人陆陆续续返回老家,民宿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德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愚公精神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山楂、核桃、柿子等土特产开始批量销售……看到乡亲们家家户户灯笼高挂,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牛何松的心里比蜜还甜。
牛何松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儿童慈善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面对荣誉,他说:“我就是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个曾经住在漏雨的石头房子、靠上山挖药材补贴家用的穷孩子,用军人的坚毅和共产党员的执着,在太行山上刻下了新时代的奋斗印记。
如今的他仍奔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如他常说的:“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没有翻不过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