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香:失足未成年人的好妈妈乡村爱心故事
核心提示
她以母爱帮教"未成年犯",亲自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并动员更多的人与失足少年结成帮教对子,用爱心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改过自新。这项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她,已经坚持了8年,并因此先后获得"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届十大系列公德人物"、太原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小店区"十杰母亲"等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全国优秀志愿者网上推荐活动中,她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
她,就是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办坞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坞南社区志愿者队队长张兰香。昨日,我们走近这位8年如一日关爱失足少年的巾帼志愿者--听她讲述了帮教失足少年背后的点滴故事。
一次"遭窃"经历受触动
昨日一大早,在坞南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里,张兰香正和几位志愿者商量着为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的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初次见面,便能感觉到外表清瘦的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
"之所以关注那里的学员,是因为一件事触动了我。"说起省"未教所"里的学员,张兰香特别激动。2004年的一天,张兰香乘坐公交车时,抓住了一只伸进她口袋的手,顺着那只手,她看到了一个满脸脏污的少年那胆怯、惊慌的眼神。她没有声张,而是到站后把这个孩子拉下车,教育了几句,塞给他50元钱。本以为事情过去了就会忘记,但当时的情形,却让身为母亲的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凭借身为社区工作者的优势,张兰香随后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发现很多少年犯都来自单亲家庭,生活没有保障,使得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张兰香认为,多给这些失足少年一些关爱,就能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
于是,在当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那天,张兰香组织了辖区里20多名志愿者,走进省"未教所",100多名学员一个个心酸的身世、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她帮教的念头。
结对温暖少年心
为让失足未成年人时刻感受到关爱,张兰香决定"结对帮教",通过书信往来、探视互动、生活关爱等方式挽救这些孩子。
"与孩子们往来的书信,我会时常翻看。"张兰香说,看着这些文字,就像看见了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脸。
在张兰香拿出的信件里,学员军军(化名)这样写着:"15岁那年,爸爸妈妈离了婚,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没有了,我靠奶奶养着,就跟一些坏孩子交上了朋友……"张兰香在回信中,除了问寒问暖,更多的是与他谈心,开导、鼓励他。之后,军军这样回信:"还有两个月就要回归社会了,我一直想当面叫您一声'妈妈'!其实在我心里,您早就是妈妈了。"
张兰香说,从2004年年底开始,她与孩子们有信件往来,至今她保留着近30封孩子们的来信。我们注意到,在一封封满含深情的信件中,如出一辙地有"妈妈"二字。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未教所"里的孩子年龄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考虑到同龄的孩子容易沟通、交流,除了张兰香自己与失足少年结对,她还积极组织山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结对活动,目前共有27名大学生志愿者与15位失足未成年人签订了帮教协议。
在结对帮教活动中,相同、相近的年龄与不同人生经历的年轻人在一起,每一次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与对话,都对失足少年们产生了很大的思想触动和精神激励,"未教所"里充满了浓浓的兄弟情、姐妹谊。
要让爱心永远传递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善良、淳朴的本质,只是有的因单亲家庭而失学、辍学,受到坏人引诱失足,有的是家庭过于溺爱,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走上歧途。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张兰香总结自己多年的帮教经验说道。
为此,张兰香心中一直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自己的社区建立一个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带动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这个基地除了帮失足少年连接起一条帮教链条,还将为辖区内的双职工子女提供一个活动基地,"要有图书,有可以让他们活动的场所,让这些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张兰香还设想着,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向社会免费开放。
面对众多荣誉,张兰香却感觉愧疚:"我做得远远不够。"她说,身为一名母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干部,她所做的只是职责范围内的事。
"孩子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责任挽救一个孩子,进而挽救一个家庭,给社会输送一个'健康'的人。"张兰香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她愿意做一个点蜡烛的人,影响、带动周围的人,用自己的努力点燃更多的爱心。 (太原晚报)
(编辑: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