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用热心肠奏响奉献之歌——杨富香乡村爱心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9 15:43:26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

今年73岁的杨富香老人现居住在清徐县城永定街社区,多年来,她凭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及加工一条寿褥挣三元钱累积起来的收入,做了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好事:资助着一名在校贫困大学生;拖着病弱的身体四处奔走,为周围的残疾人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及廉租房等,经常去看望、照顾残疾人;关心关爱离异家庭的孩子……
 5月14日,杨富香老人接受了本网记者采访。

  说起自己热心助人的初衷,老人回忆起自己儿时的经历:小时候,舅舅参加了游击队去打仗。母亲因此事受牵连,在阎锡山时期,被戴上纸帽子游街,精神受了刺激后疯掉了。6岁大的杨富香无人照料,被送给南营留村一户张姓人家收养。12岁时,小富香成为清徐纺织厂的一名纺织工,承担起照顾养父母、亲生父母等家人的重担。

  1961年,纺织厂解散,身为工会会员的杨富香和其他积极分子便组成义务打扫县城卫生的清扫队。1964年,杨富香进入清徐县东湖街办,一直在菜市街居委会上班,直到1992年退休。

  “我的养父母和周围的街坊邻居对我都特别好,我觉得我也应该对别人好,能帮上忙的一定要搭把手。”杨富香老人说,当时只有10岁左右的她,就开始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人家掏炉灰渣、倒垃圾等。

  热心帮残疾人办证

  进入居委会后,杨富香的工作是和四邻八舍打交道,每天不是走街串户摸情况,就是访谈交心探民情。1970年当了居委会主任后,她更忙碌了,忙完白天,晚上还要承担起巡逻任务。当时,辖区居民中有一部分残疾人,但是因出门不便、信息闭塞,从未申领过残疾证,无法享受补助,生活非常困窘。看到这种情况,杨富香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她帮他们在居委会开上介绍信,到户口所在乡镇残联审核、登记、盖章,再拿上身份证、户口本、病历或相关病情资料等到县残联办理,数次奔波申请,直到每一位残疾人拿到残疾证。

  东湖社区的牛玉牛、温巧丽夫妇都是残疾人,杨富香从1977年认识他们之后,就常常帮助他们,不仅帮其申请了低保,还常常带着吃的用的去看望他们。看到牛家夫妇家里的被褥又脏又破,杨富香就买了几斤棉花、扯了一些花布,帮他们做了一床新被子。天冷时,看到夫妻俩和孩子在家里冷得蜷成一团,杨富香又从自己家里拿了几床被子送过去。至今,这家人仍用着杨富香几年前送的被子。

  5月14日中午,杨富香再次来到牛玉牛夫妇家时,老牛拖着残疾的腿脚热情地迎上来,因病行动不便的温巧丽虽然口齿不清,但她还是努力地对杨富香说了几声“谢谢”,直夸杨富香是“好人”。

  “老杨是个大好人,干了一辈子的好事,照顾了我们30年,她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牛玉牛夫妇提起这些年来杨富香对他们的帮助,都竖起了大拇指。

  牛家寨的王建伟是一名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杨富香把他从牛家寨接到县城帮扶,并积极联系村委会和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让其享受到政府的温暖。直到目前,王建伟在县城的房租还是由杨富香垫付。

  慷慨资助贫困学生

  一户邻居的女主人常年患病、手足残疾,仅靠一个小小的花圈店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2009年8月,这家年仅42岁的男主人突患脑梗进医院不久后病逝,给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留下了沉重的债务,这对夫妇在桂林医科大学就读的女儿李燕(化名)面临着辍学。

  听说此事的杨富香老人不忍心,拿出积攒的5000元,敲开了邻居家的门,表示愿意资助万珍上学,并每年给李燕资助5000元钱。

  “我当年是家里贫穷,没机会读书。这孩子考上大学,就因家里一时困难退学,太可惜了!”杨富香说,只要李燕愿意继续深造,她就会一直资助她,直到她毕业上班。

  西门街的未成年人妮妮(化名)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杨富香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其办理低保手续。还隔三差五地接济,今天送几个水果,明天送一包点心。在小姑娘过生日时,杨富香还亲自下厨包了饺子,为小姑娘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

  关爱离异家庭孩子

  邻居赵刚(化名)10岁左右时,父母离异,赵刚变得性格孤僻、常常逃学。杨富香得知此事后,认了赵刚作干儿子,并把其抚养成人。提起干妈杨富香,赵刚激动地抹着眼泪说:“杨妈妈对我特别好,比对她亲生的孩子都好。没有她的帮助,我早自暴自弃毁了自己了。”如今,赵刚和68岁的母亲一起生活,赵刚上班时,杨富香常常去陪陪赵刚的母亲,免除了赵刚的后顾之忧。

  其实,除了赵刚,杨富香还认了不少干儿子,这些干儿子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杨富香用一个母亲的关爱,让这些在破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重新感受到温暖。

  而对自己的6个亲生孩子,杨富香一直心怀愧疚:“孩子小的时候,我一直忙于工作,没时间给孩子喂奶,也顾不上去抱他们。孩子们虽然很听话孝顺,但和我的关系比较疏远。”

  拾金不昧寻找失主

  2012年1月17日,杨富香老人在清徐县城南关街一家日杂门市部捡拾纸箱时,发现里面有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她立刻站在那里寻找、等待失主。

  周围的人都劝她,捡了钱包自己拿回去就是了,不必费劲找主人。

  “这样的钱不能拿,再说这钱包里有这么多证件,主人还不知道有多着急呢!”杨富香老人坚持找到失主才交出钱包。

  平时在教育儿女、子孙时,杨富香也一再强调,无论贫富一定不能短了志气,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要拿,不该要的东西一定不能伸手。“要靠自己的劳动和血汗去挣钱,那样才花得安心。”

  无论贫富皆可助人  

  几十年来,杨富香老人一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时以帮助他人为乐,而她自己的生活却很清贫——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八九百元,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吃穿和日常买药(老人患有支气管炎等疾病),她怎么会有余钱去帮助别人呢?对此,老人说:“我有很多来钱的‘门路’。”原来,老人所说的‘门路’就是她在寿衣店加工寿褥及儿女逢年过节孝敬她的钱。

  退休后,太原一家布料店想聘用杨富香老人去设计制作、寿衣,老人不愿离开她帮助的那些街坊邻居,就在清徐县城开了一家寿衣店。后来因年老体弱,把店铺交给儿女打理,她只是在店里加工一些寿褥、寿被等简单的东西。

  “加工一条寿褥能挣3块钱,我以前一天加工20条,能挣60块钱。可是现在身体不行了,做不了那么多了。”杨富香老人说,加工一个寿枕可以挣10块钱,她得知县城有个残疾人小刘无任何收入来源,就要求儿子儿媳把这项业务交给小刘去做。“一天加工3个枕头,小刘也能挣30块钱,吃饭是够用了。”老人介绍。

  说起为什么要把省吃俭用、做针线活的钱资助给别人时,老人说,自己有儿女养活,攒钱没有多大意义,把钱给了最需要的人,能发挥救急的作用,那样更有意义。“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不管有没有钱,每个人都能帮别人。”老人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其实,杨富香老人热心助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她常在工作之余四处给人做媒,促成了几十对男男女女的幸福婚姻;如她帮清徐马峪乡西沟村买了一辆拖拉机,还常帮这个村子揽一些对外租用拖拉机的业务等。

  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心中一定写满了爱。杨富香就是这样一个乐善好施的老人。“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老人朴素的信念。杨富香深情地说:“看到别人在我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很快乐。我现在身体还可以,我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