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4885129 |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山村教师范妹锁:二十七年的守望乡村爱心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9 15:40:21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教师的力量有多大?一个人的奉献能带来多大影响?47岁的范妹锁可以给你答案。他现任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他走出大山,学成后又返回,从此虔诚守望

记者9月6日上午联系到范妹锁时,他正在天安门广场:“4日晚上我们参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晚会的录制,现在正在参观游玩。”教师节前夕,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该奖项2010年开评以来我省第一人。这是范妹锁第二次进京,电话中他显得很激动:“我13年前自费来过北京一次,这许多年了再没来过,也没有出来旅游过。”

范妹锁生于长凝,长于长凝。1985年师范毕业后,本来已经走出山区的他,没有留在条件更好的镇上或县城,而是选择到榆次区最偏远的永红沟小学任教。那一年他20岁,此后20年间,他始终是该校惟一的公办教师。

长凝镇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永红沟永红沟,一天三顿窝窝头;学生走了没待头,学生来了愁破头。永红沟是一条位于榆次区、和顺县、寿阳县交界处的深沟,四周群山环绕,山顶散布着众多村子。永红沟小学就孤零零置身于这条沟里,承担着周围4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所有适龄孩子的教育任务。

由于地处深山,在永红沟小学手机无信号,电视无频道,新鲜蔬菜无人卖,最佳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但在山路上一年会磨坏好几副轮胎。由于无法忍受沟里的艰苦生活,一批批老师来了又走了。年轻的范妹锁一脚踏进去,便心无旁骛,坚定守望,送出去一批又一批山里娃,换回了在他看来最充实也最快乐的生活。

他说自己无力改变孩子的父母,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孩子的命运

范妹锁接管时,永红沟小学只有几间土坯房,学生最多时有80余人,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六七岁。学生分散住在周围的山村里,每天走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学,最远要走15里,近的也有5里多。

“那个时候,孩子们天色朦胧便开始上学,夜幕降临后互相牵手回家,路上艰辛不说,仅安全就让人提心吊胆。”范妹锁说,那时他每天和其他教师分头接送学生。清晨,他跨过一条小溪到远处的山脚下接上孩子;放学后再一个个把他们背过小溪,送到山脚下,目送孩子们回家。

198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山里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他照常去接孩子们。当他走过封冻的小溪,站在山脚下接到第一个孩子时,那孩子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说:“范老师,他们两个在后面,掉到地塄下边的雪洼里了,很深。”范妹锁一听就急了,沿着冰雪封盖的山路冲向洼地。半小时后,他终于看见在雪洼中挣扎的两个孩子。雪洼有3米深,他拽住地塄上的荆条顺势滑进洼地里,用肩膀扛起了孩子。由于地面太滑,他刚站起来马上又滑倒了,反复挣扎多次,才抓住地塄上垂下的荆条,扛着两个孩子爬出了洼地。彼时,他的双腿冻得失去了知觉,手臂也划出多道血痕。

范妹锁小心地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刘永辉的妈妈去世了,家里剩下80多岁的奶奶和生病的爸爸,生活过得极为艰难,他打算辍学。“永辉不能失学,书费、学费、伙食费都由我来出。”范妹锁找到孩子的奶奶说。学生冀月东的母亲痴呆,学生庞宝珍总是笼罩在父亲自杀的阴影里……每当遇到困难,学生们总会听到他温和有力的声音:“别怕,有老师呢!”

“山里的孩子上学苦,家长们更缺乏教育意识。我无力改变家长,但我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范妹锁很坚定。

 在山区执教近30年,范妹锁有过多次离开的机会。已经工作的学生甚至悄悄把他的手续转到了市里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征询他的意见,他始终舍不得离开。

只要与学生有关,他都做得很出色,唯独当不好儿子、丈夫和父亲

他是学生的“男保姆”。1987年冬天那次事件后,范妹锁和老师们挤出一个宿舍,让年龄小的孩子先住了校。七八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很差,范妹锁就和老师们兼职干起了保姆,每天照顾孩子们洗脸、梳头、穿衣、叠被,甚至还要哄着入睡。

他是学校的“医生”。学校坐落在孤山沟,缺医少药,范妹锁说他劳累、辛苦都不怕,就怕孩子们生病。有一次,一个孩子晚上突然肚子疼,满头大汗,叫喊不停,范妹锁跑了5里山路,雇了三轮车才将孩子送到离学校最近的25里远的石圪塔卫生院。后来,他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小常识。“现在一些小病小痛我都应付自如。”范妹锁高兴地说。

他是工地的 “守门人”。2004年,随着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范妹锁被任命为全镇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石圪塔学校的校长。“7月上任,一没校园,二没学生。”范妹锁笑着说。但他有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为了新校园的建设,他白天是工程队的泥水工,晚上是看守工地的门卫,在工地上整整呆了58天。不到两个月时间,范妹锁不修边幅,皱纹多了,白发多了,一下子苍老许多。由于没时间做饭,他一天三顿吃馒头咸菜,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新学校落成剪彩时,范妹锁晕倒了。

27年来,范妹锁忙碌着,扮演着各种角色。只要与学生有关,他都出色而执着。但他说没当好儿子、丈夫和父亲。

范妹锁周六日回不了家,逢年过节更是学校设施的重点保护期,他半步不离学校,父母亲没办法,只好带上吃喝,到学校和他团圆。2001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血栓,母亲也因为感冒没有及时医治引发了肺心病,那段时间恰好学校事情繁杂,他走不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让亲人失去了最佳就诊时间。范妹锁为此一直心怀愧疚。

 妻子理家靠不上他。为了改变学生不能食宿的状况,范妹锁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垦荒地20余亩,养过猪,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并在3年内为学生盖起8间宿舍。1999年至2003年,连年干旱导致农村歉收,周围4个行政村没给一分钱教育附加费。为解决学校经济困难,范妹锁上山开荒,种粮食、土豆、果树,但所得收入仅够维持民办教师的生活,学校拉煤、办公费用只好用工资垫付。儿子从小学到高中,范妹锁一直没时间关注,临近高考,他却帮着填报志愿,让儿子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他不愿意当 “山药蛋派”教师,领着年轻教师走在新课改的前沿

“放心的好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教师”,对于人们这样的称呼,范妹锁心里很受用。但最早听到有人称他是农田里长出来的“山药蛋派”教师时,他不服气了,也因此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他很早便开始学习计算机,尝试多媒体教学,参加新课程培训,和青年教师一起积极投身课件研制和开发。在石圪塔学校时,他便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愿学、乐学”上做文章,针对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开展了 “小小厨艺课”“周末歌星小聚会”“妈妈信箱”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外出借读学生纷纷返校就读。2005年之后,在石圪塔学校,外县外乡慕名而来就读和借读返校的学生占到在校生人数的80%。同时,范妹锁成功的教学实践带动了全镇村级领导和群众对教育的重视。2007年秋季,先后有6位省市分管教育的领导到学校参观调研,中央教育电视台也对这所山区寄宿制学校的特色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9年,长凝镇决定把石圪塔、相立、西见子3所寄宿制小学合并到东长凝小学。2011年,范妹锁上任东长凝小学校长。老百姓争相送来孩子,说:“范妹锁走到哪儿,我们的孩子就送到哪儿。有他在,孩子受不了罪。”

范妹锁说,东长凝小学的条件好了很多,有许多现代化设施。他鼓励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28名专任教师中有18名获得各级竞赛奖励,有近10名教师与榆次区学科专家结为师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近年不断涌现。范妹锁很自信:“只要教师有‘拿手绝活’,不怕教育质量搞不好。”现在,学校还免费开设了阳光棋社、合唱团、泥塑班、剪纸班等兴趣小组,“城里孩子有的,山里孩子一样能享受到”,范妹锁说。



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山西新农村建设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新闻报道集

全媒体矩阵

投稿热线:0351-4885129
投稿邮箱:sxxncw@163.com
官方微博:山西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