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花草炭疽病防治技术农业实用技术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的优良豆科牧草,具有高产、耐旱、耐酸、耐疮、适应性广等特点。但是由于受到柱花草炭疽病的为害,其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很大的影响。据资料,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发生。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也有报道,严重时常使上百公顷的柱花草种子颗粒无收,牧草严重减产。同时对牧草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症状]感病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多数病斑中间呈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或墨绿色,外围有一浅色的晕圈。少数穿孔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呈墨绿色水渍状且其上着生桔黄色的分生孢子团。叶柄和茎感病后多出现棱形病斑,中部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浅褐色。当茎上病斑环绕茎一周时,枝条枯死,逐渐地全株死亡。花和花序感病后,花败落,花序发黑、干枯,不结种子。
[病原菌]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刺盘抱属的胶泡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未发育成的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且病原菌可在其上存活一年左右。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种子所带的病原菌一般可存活两年以上。越冬后的菌丝体和拟菌核可发育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雨滴、地面水流等传播,成为初侵染源。该病的发生要求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大于95%,温度在26~
30℃时最有利于炭疽病的流行。一般流行期出现在雨季后期,尤其是台风过后,田间湿度增大,植株上便出现很多急性扩展型病斑,发展很快,几天后叶片即可脱落.天气干燥时病害停止发展,病情趋于稳定。温度较低时,如遇阴雨天气也有利于病害发展。
[防治]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据报道,CIAT136,Tardio、西卡、加勒比、热研2号、L87,L88,L97,L8,L3,Capica、907(通过辐射处理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头状柱?草及大头往花草等对该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宜的草地管理措施,增施磷、钾肥可减轻病害发生。排除积水,清除杂草以降低田间荫蔽度和湿度可抑制病害的发生。提早刈割发病植株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可降低下一茬柱花草的发病率;过牧及对耐焚烧的头状柱花草采取焚烧也可降低下茬发病率,并有利于柱花草植株的生长;种子清选及处理,选用无病种子建植草地是防治该病的关键,若种子带有病菌,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采用将种子置于80℃热水中浸泡两分钟,再用0.1%的多菌灵或拌种灵、苯来特、百菌清浸泡10分钟。种子消毒处理是目前生产上预防炭疽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也可以对一些特殊用地,如科研或种子田除上述防治方法外,可喷施多菌灵、灭菌灵、苯来特、代森锰锌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