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挖掘“三贤文化” 打造美丽乡村晋中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古朴的窑洞、旧船木做的茶桌椅、文艺范儿的吊灯……2月6日,在依山而建的昔阳县孔家沟村,记者看到,连排的窑洞被改建成了孔子学堂、乡贤“议事厅”、农产品推广中心;破旧的农家小院变身为“耕读半山”“树屋”等风格独特的先贤文化民宿。漫步在村中,空气中流动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连排的窑洞承载着化不开的乡愁。这里,正是昔阳县深挖圣贤、先贤、乡贤文化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打造三贤文化示范基地
小山村焕发勃勃生机
位于大寨镇的孔家沟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孔子后人于明代迁入此地,至今居住着孔子第74代到78代传人。但与大多数太行山区的农村一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就业,村内大量土地、房屋闲置,这些住房是石碹窑洞,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冬暖夏凉,极富当地特色,又紧邻大寨景区,具有发展民宿旅游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孔家沟村抓住全县以乡贤联谊会和圣贤、先贤、乡贤“三贤馆”为载体、倾力打造乡贤服务中心大局、助推乡村振兴的机遇,发挥孔家沟村独特优势,从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入手,以满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游客休闲养生的需求,打造三贤文化示范基地,发展民宿文化旅游,沉寂的小山村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通过乡贤会牵线搭桥,孔家沟村引进外来“新乡贤”张培军开发闲置宅基地,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对29孔窑洞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出一批风格独特的民宿。同时,配合“三贤馆”建设新修孔子书屋、孔府学堂,改造先贤文化红色小院,推出了乡贤“议事厅”、农产品推广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带动了200余村民就近就业,每年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余万元。
据孔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孔乃明介绍:“去年,孔家沟依托三贤文化示范基地接待各类民宿旅游、孔子文化研学、公司团建等活动,村民们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广泛。”
在干净整洁的“孔家山居”院落里,54岁的孔长虹指着自己小花园式的民宿窑洞说,“依托孔家沟三贤文化示范基地,一些村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每年能增收2000元到4000元;部分村民在家门口的民宿旅游公司就业,月工资2000元以上,后期通过管护与维修工作等还可持续获得收益。此外,民宿旅游带动村内的工艺品农产品商店、苗圃、养殖场、压饼加工坊、情境化农事体验项目等产业相继兴起。”
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小康建设驶上快车道
乡贤回乡投资兴办产业、参与乡村治理的例子,在昔阳县比比皆是,群众满意度也很高。三都乡乡贤会副会长陈冰峰回乡投资4300万元兴办千头肉牛育肥基地和东合丰牧肉牛屠宰加工厂,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肉牛养殖业,690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三都乡乡贤会理事、西峪村村委会主任刘春兰回村3年来,带动全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逐步摸索出一条杂粮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据昔阳县委统战部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昔阳县以乡贤联谊会和圣贤、先贤、乡贤“三贤馆”为载体,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乡贤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施意见》和《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二十条”措施》,深入推进省校合作工作,授予47名乡贤“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健全乡贤“节点式”联络联谊机制,先后发起在外乡贤云端春节拜年、返乡乡贤缅怀先烈清明祭扫等多项活动,建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等5类乡贤人才库,吸引返乡创业就业200余人,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心大局、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昔阳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包联统战联系点制度,将新乡贤工作纳入乡村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确保乡贤联谊组织实体化、规范化运作。形成“头雁效应”,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治理蓬勃活力。全县10个乡镇及29个村建立起乡贤联谊组织,实现了乡级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大寨、东冶头等乡镇新建“三贤馆”6座,紧贴县城主干道和重要市政景观建起三贤文化“厚道”广场和先贤文化铁艺长廊,依托乡贤力量修缮集阅读、交流、活动、休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同心书屋2所,有力扩大了乡贤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县建设包括昔阳县压饼产业园、孔家沟村绿色民宿等乡贤带资回乡项目16个,建立名贤工作室3个,通过乡贤组织兴办各类企业和合作社46家,落实帮扶项目24个,引进投资138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10个。
“目前,‘乡贤+生态经济’‘乡贤+美丽村庄’‘乡贤+文明乡村’等发展模式不但促进了昔阳县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而且有效助推了全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全县25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全面推进‘三贤馆’建设,设立‘乡贤’议事厅,选聘县乡村三级‘乡贤调解员’进驻,把基层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昔阳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说。(苗武军 白续宏 樊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