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出特色增收一手好“牌”地方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4 16:35:15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
为了实现2020年全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贫困人口拔掉穷根,我省把农业确定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在繁峙县,说起赵庄的白水杏、福益德的系列胡麻油、集义庄的蔬菜,人们就会赞不绝口。因为这些都是当地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产品,正是特色农业让农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既然特色农业有潜力、效益好,能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那么,在全省扶贫攻坚的大舞台上,特色农业又将会如何唱好这场扶贫“大戏”呢?日前出台的《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给出了答案。
农业扶贫,山西将把小杂粮、水果、中药材、蔬菜、马铃薯、农产品加工、畜牧等七大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打出“七业并举”、特色增收的一手好“牌”。
关键词:小杂粮、马铃薯
目标:小杂粮产业带动70万户贫困户增收9.8亿元,马铃薯产业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700元“小杂粮王国”,这是山西素有的美誉。为了使我省的小杂粮之“长”成为农民增收之“靠”,我省将围绕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和加工转化三方面,重点在贫困地区实施标准化小杂粮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是:到2020年将重点县的小杂粮面积增加78万亩,达到720万亩;单产提高25%,亩产达到160公斤;加工转化率增加30%,达到65%;带动70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9.8亿元。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把小杂粮产业做大,我省将突出谷子、燕麦、荞麦、糜子和杂豆等五个重点作物,在贫困地区的30个重点县,每县建设不少于5万亩的标准化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1个千亩核心示范区、2个百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点。同时,加快推进小杂粮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重点抓好谷子、荞麦、燕麦等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并加快研发小杂粮功能产品和方便食品,培育一批小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和小杂粮知名品牌。
我省对马铃薯产业的安排是:选择北部贫困区、吕梁山和太行山区域的26个贫困县作为马铃薯产业扶贫重点县,提升马铃薯的种植水平。办法是:继续实施脱毒种薯繁育财政专项,形成较完善的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使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50%;建立优质商品薯生产示范基地,选择条件好的10-13个贫困县,建设10万亩配套设施齐全,实现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优质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支持贫困县建设马铃薯仓储设施、市场流通和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到2020年,要把全省58个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以上,亩产达到1350公斤,总产鲜薯达到338万吨,让贫困人口人均马铃薯种植收入达到700元。
关键词:水果、蔬菜
目标:水果产业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蔬菜产业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在我省吉县,近年来苹果在帮助农民增收中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春刚说,在吉县苹果产业达到了5个80%:即苹果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80%,80%的行政村是苹果专业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苹果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苹果。苹果的增收能力由此可见。
为了使水果(苹果、梨、葡萄、桃、杏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我省计划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高效果园示范区建设、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果园沃土示范、品牌创建以及10万果农培训和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六项工程。到2020年,使处于水果适宜区的贫困县,水果生产总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达到320万吨;形成集贮藏、粗加工、包装、冷链运输、品牌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让水果产业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省果业总站工作人员介绍,为实现水果产业增收目标,我省将试验示范推广10个果树优良品种;建设20个千亩高效果业示范园区;改造中低产果园10万亩;实施果园沃土工程50万亩;打造有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2-3个地域品牌、10个企业品牌;为贫困地区培训果农10万人,培育新型果业经营主体100个。
在蔬菜产业方面,我省将重点推进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食用菌。开展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在基础较好的贫困县,对结构严重不合理和损坏程度较重的10万亩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新建日光温室、大中小棚、节水莲菜10万亩;加快发展食用菌,使产量达到10万吨。积极开发露地特色蔬菜,建设20万亩优质特色露地蔬菜基地。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工程,建设部级蔬菜标准园5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5个。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新增蔬菜纯收入39亿元以上,贫困县的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关键词:中药材、畜牧、农产品加工
目标:贫困县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39亿元,畜牧产业为贫困农民增收2.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
在平顺县佛堂岭村,家家户户把中药材当成庄稼种。村民告诉记者,中药材党参是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赶上行情好的时候,一斤党参能卖十四五元,一家种植三四亩,还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怎样让中药材在扶贫攻坚中派上大用场呢?我省决定建立50万亩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鼓励农民种植连翘、黄芪、黄芩、柴胡、远志等重点品种。鼓励药农开展中药材初加工,提高药材附加值。到2020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新增中药材面积25万亩,使总面积达到230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到27万吨,产值达到39亿元以上;贫困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398元。
在畜牧业方面,我省重点在大同、朔州、忻州及太原的部分贫困地区实施“粮改饲”、肉羊家庭养殖、绒山羊家庭养殖、退耕还草四大工程。通过“粮改饲”和退耕还草,到2020年带动贫困户1万户,增收6500万元;通过肉羊家庭养殖工程,带动0.65万户贫困户,增收6500万元;通过绒山羊家庭养殖,带动贫困户1万户,增收1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增值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农产品加工业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我省决定适当降低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门槛,使贫困地区更多的企业享受政策优惠。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将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对小杂粮、马铃薯、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畜禽等加工有长足的发展。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带动30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上一篇:
吕梁山护工 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