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成不忘根 返乡创业种蘑菇致富带头人
汾阳市政协委员李丹丹,一名80后女青年,在学有所成之后,放弃高薪白领工作,不忘养育自己的家乡和人民,返乡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民改善家乡面貌和生活水平。她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大家送她一个可爱的昵称“蘑菇姑娘”,以表示她为大家带来的蘑菇产业和发家致富希望。好事传千里,她的行为也受到县、市、省、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各界的肯定。李丹丹先后被推选为全国巾帼脱贫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带头人、创新创业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学有所成 回乡创业
李丹丹是汾阳市栗家庄乡人。从烟台商务专修学院毕业后,在烟台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但心中却时常会想念家乡的亲人,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经过再三考虑,2012年,她放弃了安逸的白领工作,拿着工作几年积攒的积蓄,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家乡汾阳市栗家庄乡,从此开始了与众不同的追梦之旅。
“考虑到家乡的农村环境,我觉得种植食用菌有很多好处。”李丹丹向记者介绍,一是种植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食用菌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来种植,我们这里不缺农业废弃物,成本低。三是种植过的菌袋废料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再加上农村现在都有大量闲置的房屋窑洞,通过增加通风换气设备完全可以再利用,既能解决了场地的要求,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有想法,就即刻行动。2013年,她充分利用家乡的各项优势,在汾阳市栗家庄河堤村成立了淼滢渊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而她所经营的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销售以及技术推广和创新,主要栽培平菇、榆黄蘑、红平菇、赤松茸、灵芝等。采取“合作社+大学生+贫困户”模式,规模已经达到年产菌棒10万棒,年产蘑菇近20万斤。
智慧和创新相结合,李丹丹既种蘑菇又养鹅,乡亲们亲切地叫她“蘑菇姑娘”"鹅司令”。
带头种植 共同致富
2016年,经过多次考察调研,李丹丹发现非常珍稀的药用菌——赤松茸。赤松茸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被称为“菌中之王,菇中之后”,但是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北方气候、土质能否适合该产品生长成为一大研究难题。
通过潜心研究、认真观察,李丹丹怀着尝试的心态,大胆从外地引进原种进行种植。在没有经验技术的基础上她选用大棚、林下、空地三种模式进行栽培。在选好地点后,从下种、养菌到采收,李丹丹都亲自操作。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历数日,赤松茸林下种植实验成功。而汾阳林下栽培赤松茸的成功在山西尚属首例,这也意味着南方产物在北方林下种植的可行性。
2017年春,林下种植赤松茸日产达上千斤,年产值达150万元。李丹丹算过一笔账,林下种植赤松茸每亩投资3000—5000元,每亩可产3000—8000斤,每斤按5元计算,每户种植1亩地的赤松茸便可增收10000—20000元,从而实现带动周边农户脱贫的目标。
牢记使命忠诚履职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管自身事业有多忙,我都能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关系。”李丹丹说,这几年来,她除了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坚持深入农村,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她十分珍惜政协委员这个荣誉,经常提醒自己,不能辜负组织重托。
在做好参政议政的同时,李丹丹还把委员职责与扶贫使命紧密结合,2017年她自己利用废菌渣进行鹅的养殖,食用菌平菇的菌渣全部转化为鹅的饲料。目前,合作社养殖的鹅已出栏5万只,并为贫困户免费下发鹅苗1万只。2018年春,她通过在全国妇联“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女带头人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回来之后,为乡村妇女们传授更多的农业信息、教她们如何创业致富、如何在脱贫攻坚中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等。她鼓励村民要自强不息,争取早日脱贫。
谈到未来的规划时,李丹丹满怀信心地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政协的舞台上、食用菌行业的道路上,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流的技术成就属于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的精彩人生,哪怕只有一尺的舞台也要放出十万的光芒,照亮天空,一如既往,一路前行。”